亚盈体育app官网下载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合作交流>>合作动态

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《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 (2

发布时间:[:2022-05-31 06:35:02] 作者::admin

人社厅函〔2022〕82号
 
 
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
关于印发《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
(2022年)》的通知
 
 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(局):
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,按照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 工教育的意见》(人社部发〔2021〕30号)要求,深化技工院校 公共基础课程改革,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,培养德 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,特制定《技工院校公共基 础课程方案(2022年)》,现印发给你们。请指导技工院校认真 贯彻实施,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厅 20g2年兮月23日
 
(此件主动公开)
(联系单位: 职业能力建设司)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(2022年)
 
 
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,按照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 教育的意见》(人社部发〔2021〕30号)要求,深化技工院校公 共基础课程改革,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,培养德智 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,特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适用范围
本方案适用于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各办学层次,涵盖初中起点 中级班、初中起点高级班【含高级工班、预备技师(技师)班】,
以及高中起点高级班〔含高级工班、预备技师(技师)班〕.
二、课程设置
(一)课程类别。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由必修课程、选择
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。
必修课程,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,所有学生 必须全部修习。包括思想政治、语文、历史、数学、英语、数字
技术应用、体育与健康、美育、劳动教育等9门课程。
选择性必修课程,由国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安排内 容,各学校根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选择具体课程、安排教 学,所有学生必须完成规定学时。包括通用职业素质、物理、化 学等课程。其中,物理、化学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,该专业的 学生必须修习。
─2─

 
 
 
 
 
选修课程包括两部分,一部分由国家根据学生继续学习和个 性化发展的需要安排内容,另一部分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 件、办学特色、学生多样化需求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 置,包括地方特色课程等。
(二)学时。初中起点中级班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不低于 900学时,初中起点高级班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不低于1300学 时,高中起点高级班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不低于600学时。各学 校可根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,但须 保证学生完成规定学时。
(三)课程结构与学时。根据不同教学层次和生源情况,技
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如下。
1.初中起点中级班
 
课程名称 必修课程学时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时 选修课程学时
思想政治 144   36
语文 144 54  
历史 72   18
数学 72 18 18-36
英语 72 18 18-36
数字技术应用 72    
体育与健康 72 36 36-72
美育 18   36
劳动教育 48   18─36
通用职业素质   90 18--36
物理/化学   36 18─36
其他   18 1836
合计 714 270  

 
 
 
 
 
2.初中起点高级班〔含高级工班、预备技师(技师)班]
 
教学阶段 课程名称 必修课程 学时 选择性必修 课程学时 选修课程 学时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中级阶段
思想政治 144   36
语文 144 54  
历史 72   18
数学 72 18 18-36
英语 72 18 18-36
数字技术应用 72    
体育与健康 72 36 36-72
美育 18   36
劳动教育 48   18-36
通用职业素质   90 18-36
物理/化学   36 18-36
其他   18 18-36
小计 714 270 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高级阶段
思想政治 144   18-36
语文 36   18
历史     36
数学 36 18 36
英语 72   18─36
数字技术应用     36─72
体育与健康 36 36 36─72
美育     36
劳动教育     18--36
通用职业素质     18─36
其他   18 18─36
小计 324 72  
合计 1038 342  

 
 
 
 
 
3.高中起点高级班〔含高级工班、预备技师(技师)班]
 
课程名称 必修课程学时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时 选修课程学时
思想政治 144   18-36
语文 36 36 18-36
历史     36
数学 36 18 36
英语 72 18 18-36
数字技术应用 72   18-36
体育与健康 36 36 36-72
美育 18   36
劳动教育 48   18─36
通用职业素质   90 18─36
其他   18 18─36
合计 462 216  
其中,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和选择性必修内容,须在校期 间持续开设。物理是机械类、电工电子类、建筑类等相关专业的 必修课程;化学是化工类、农业类、轻工类、医药类等相关专业 的必修课程。"其他"课程包含开学第一课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 安全教育等。
三、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
(一)思想性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
本任务,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体

 
 
 
 
 
 
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  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法治意识、国家安全、历史使命、社会  责任、民族团结、生态文明、劳动意识、健康意识、审美观念等  教育,充分体现中国特色,推动课程思政建设,促进全员育人、 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。
(二)基础性。面向技工院校全体学生,依据其发展核心素 养,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,结合其学业基础,精选其终身学习和 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,进一步夯实其科学文化基 础,打牢其成长的共同基础。
(三)选择性。适应国家技能人才培养需要,在夯实基础的 前提下,充分考虑不同地区、不同专业,以及学生的不同发展需 求,结合课程特点,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内容,满足学生 个性化学习需要。
(四)职业性。突出技工教育和劳动教育特色,加强公共基 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、衔接和配合,积极对接世界技能大赛 相关标准,强化课程内容与职业生活的联系。选择与技能人才职 业生涯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,有机融入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和工 匠精神教育,培育学生职业精神,提高通用职业素质。适应学生 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,分类分层设计课程内容。
(五)时代性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,以及 当代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前沿,优化课程结构,对接新技术、新 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,紧密
─6─

 
 
 
 
 
联系学生生活经验,及时更新课程内容。
四、课程实施与评价
(一)科学编制课程标准与教材。课程标准研制应遵循本方 案的总体要求,明确课程的育人价值,确定课程目标,明确课程 内容标准,以指导和规范教材编写、教学实施、资源建设。教材 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,围绕课程目标,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 律和学生认知特点。教材内容要导向正确、科学先进、编排合
理、表现生动。
(二)合理实施课程教学。 学校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 指导下,依据本方案和课程标准,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、办学 条件、学生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,开齐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 程,开足规定学时,并合理实施教学。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教学 要求,做好课程教学设计,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,推动教学方 式方法改革创新。
(三)积极开发使用课程资源。 鼓励学校自主或参与开发各 类课程资源,并进行共建共享。课程资源建设注重教与学并重、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,助力教师实施教学,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 习、协作学习、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,提升教与学的效果。
(四)完善课程评价机制。课程评价应以本方案、课程标准 为基本依据。对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,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 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关注学生职业素质提升。丰富评价形 式,鼓励采用学生评价、教师评价、企业评价等多主体评价,过
──7──

 
 
 
 
 
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多元评价方式。
五、条件保障
(一)加强教师队伍建设。根据课程实施需要,配足配齐公 共基础课程专任教师。支持学校聘用具有专业特长的兼职教师。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坚定教师理想信念,提升教师品德修养。完 善技工院校教师培训制度,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, 提高教学能力。推动教师教育理念、教学观念、教学方法以及教 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,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(二)加强教学设施建设。 根据课程实施需要,进一步完善 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设施、图书资料、教学设备建设标准,改善教 学环境与教学条件。配齐计算机室、多媒体教室、活动室等专用 教室与体育场馆,保障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。积极探索将公共基 础课与专业课、生产实习、校园文化结合,创设学习实践环境, 设置教学设施。
(三)完善课程实施管理。 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 本地区技工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实施的统筹规划与 管理监督,把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 容。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公共基础课程管理制度,全面落实本方案 和课程标准,保证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。各级教学教研机构要 加强课程实施的培训和指导。